专题学习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专题学习 >> 正文

朱宗元教授“医德求厚,医术求精——守正创新,大展岐黄之智慧”

发布日期:2021-11-13    作者:中医学院综合办公室     来源: 中医学院综合办公室      点击:

朱宗元教授“医德求厚,医术求精

——守正创新,大展岐黄之智慧”


为进一步弘扬“内医大品格”,讲好“杏林故事”。中医学院党委组织学习朱宗元教授坚持理想信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感人故事,以激励后辈一心赴救,无作功夫行迹之心,努力成为厚德济生、守正创新的中医卓越人才,使中医薪火相传,延绵不绝

一、扎根边疆,为少数民族地区中医药事业无私奉献

朱宗元教授现年85岁。1937年出生于南京,1956年作为首届上海中医学院的学生,1962年大学毕业后,为支援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医学事业的知识分子,来到初建时期的内蒙古医学院中蒙系,初到内蒙古医学院工作的朱老,适逢学校建院初期,1956年内蒙古医学院建院,1958年中蒙医系建系,条件艰苦,师资力量严重匮乏,而毕业于正规中医院校的青年教师朱老,做为中医专业的教学骨干力量,哪里需要去哪里,承担了多门课程的讲授,为了完成好这些教学任务,他任劳任怨,认真备课,广泛研读,孜孜不倦,曾在温病学、中医基础、中医临床等多个教研室任教,1978年任中医基础教研室主任,1989年任中蒙医系主任,也曾任内蒙古中医药学会的副会长。至今,仍然不定时为学校本科生、研究生、进修生、骨干班学员等各类学生进行授课讲座,为推动内蒙古地区的中医药事业贡献了力量。

 

二、精勤不倦,孜孜以求攻克医学难关

曾在校期间就学习努力,成绩优异的朱老,加之这样的锻炼,其专业水平得到迅速提高,中医基础理论功底非常扎实,博古论今,中西汇通。朱老喜研读经典,师古而不拘经,注重临床,《伤寒论》《温热论》《景岳全书》、《内外伤辨惑论》、《医林改错》等都是喜欢的书,在仔细阅读的基础上,他更多的是对这些医家思想来源的思考,因此在临床中,朱老对这些医家的理论思想、方药多能融会贯通,知常达变,有所发挥。在多年的教学、临床及科研工作中,勤思考,善总结体现出朱老的严谨的治学态度,每次临诊之后,都将病例进行分门别类整理,按接诊病人的时间、姓名、疾病种类存放整齐,每遇疑难病例,疗效不佳时,朱老便会反复研究病例,认真分析失败无效的原因,细观察,详询问,及时调整治疗方药,尤其是针对肾系病证中的疑难病,如肾病综合征、肾功能不全、尿毒症、紫癜肾等,细审病机,不断调整诊治思路,直至取效。临证中的朱老与时俱进,针对由于工作生活方式改变引起的颈椎病不断增多,低龄化,积极倡导中医药对颈椎病的早期诊治,创制出系列防治方药,获得显效;初到内蒙时朱老曾多次到地方病的高发区,如呼伦贝尔莫力达瓦旗等诊治克山病,患者的疾苦成为他不断钻研医学难题的动力,多年潜心实践,研制出疗效显著的心脏病治疗药物。由于求治朱老的患者甚多,乃至他对妇儿科等多种内伤杂病都有颇多治疗心得,被患者誉为全科大医。

 

三、以患者为中心,践行大医精诚

几十年如一日,朱老出诊时间极少变化,即便身体不适他也会坚持临床工作,由于求诊朱老的患者许多为慕名而来的外地病人,因此,加号加班几乎是常态,但朱老时刻为患者着想,总是认为患者本来就身体有病,远道求诊非常不易,身为医者,一定要尽量为他们提供方便,要时时以患者为中心。不断践行医者仁术,至精至诚的朱老,不顾高龄仍坚持每周三次门诊,赢得了国内外广大患者的赞誉。为中医药奋斗一生的朱老,更是以博大宽广的胸怀,经常告诫自己的弟子和青年医师,中医药要海纳百川,积极倡导多学科融合,积极利用现代化技术为中医学理论的创新与发展服务,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大医精诚的真谛,是广大中医人学习的榜样。

朱宗元教授博学广识,精耕施教,驰誉蒙疆,曾获得国家第四批、第六批名老中医学术继承指导老师,内蒙古自治区优秀教师称号,内蒙古科技厅优秀科技论文奖及内蒙古医学院科研奖等,为积极倡导中医学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和内蒙古地区的中医药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共内蒙古医科大学中医学院委员会

20211113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