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祖国文化,传承中医文化精髓,做好中医师承教育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以“促学风,改教风”为切入点,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实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培养,结合我院实际,特制订中医学院师承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实施方案。
一、基本宗旨
1、师承教育,学生在跟师学徒过程中,耳濡目染导师高尚的品德,加深了对大医精诚的认识和理解,吸取了中医基本理论的精髓,不仅提高了临床实践能力,更提高了敬业奉献精神,弘扬了医德医风,促进了学院文化建设。
2、通过师承工作,使学生在继承中医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的基础上,促进中医学科发展,培养造就一批热爱祖国、热爱中医事业、中医理论深厚、中医技术精湛、品德优良、医德高尚的中医创新型人才。
3、挖掘学生的发展潜能,使学生在专业、品德、心理等方面得到更深入、更充分、更全面的教育和引导,逐步创建优良学风,使学生的潜能和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4、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多方位交流,形成教师带动学生成长,从而改善教风,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艺术水平,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
二、组织机构
为加强对中医学院师承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政策协调,中医学院决定成立中医学院师承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成如下:
组 长:王 滨(中医学院院长)
副组长:巴特尔(中医学院党总支副书记)
董秋梅(中医学院副院长)
李 林(中医学院副院长)
成 员:张曾亮 张 锁 杨巧芳 李 鑫 齐文娟 刘奇麟
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科办、学工办,办公室主任由张曾亮、李鑫兼任,成员:齐文娟、李永乐、刘奇麟、董平、王亚梅。
领导小组决定成立教师考核组、学生管理组、实践技能培训组。
教师考核组主要负责导师的日常管理、工作量审核、年末考核和评优等工作。教师考核组组成如下:
组 长:董秋梅(中医学院副院长)
成 员:张曾亮 李永乐 董 平 王亚梅
学生管理组主要负责师承教育中学生的动员与分配、年终成绩核算和评优等工作。学生管理组组成如下:
组 长:李 林(中医学院副院长)
成 员:李 鑫 齐文娟 刘奇麟
实践技能培训组负责基础设备的配备、实验室的开放与管理等工作。实践技能培训组组成如下:
副组长:张 锁 杨巧芳
成 员:郭 静 刘国铭 陈 健 许俊平 李志民 张月云
李志茹 邓建英 赵海光 蔡宇德 张慧兰
三、工作模式
1、设立师承教育试点班2个,分别为中医基础班和中医临床班,各1个,每班40-50名学生,每位教师负责3-5名学生。
2、实行师生双方双向选择,鼓励在职教师积极报名,按不同层次比例挑选部分学生作为师承教育继承人,确保师承工作顺利开展。
3、导师除传授必要的专业技能知识外,还需肩负指导学生专业发展方向、树立正确“三观”,关心学生思想进步,言传身教,以自己严谨的治学态度、优良的职业道德影响学生,注重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和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培养。
四、导师的选配和职责
1、导师的选派
①思想素质好,具有坚强的工作责任心,严于律己,为人师表,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成长和成才。
②导师的选派在自愿的基础上,由学院进行聘任、选配,原则上,在生师比合理的情况下由一位教师指导若干名学生(一般每位教师指导学生不超过5名)。
2、导师的主要工作职责
①引导规划人生,树立正确三观。导师应依据学生家庭背景,爱好兴趣、学习特长等基本情况,结合被指导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及优势,引导学生设计自己的人生规划、学业规划,根据计划培养学生热爱学习,挖掘学习潜力,激发立志成才、目标明确、刻苦学习、积极上进的精神。
②加强学业指导,提升专业素养。导师注重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培养专业技能同时,更重要的是实践指导和科研指导。根据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结合专业课的教学,查漏补缺,结合自己专业特长及学生爱好和技能掌握情况,培养学生突出专项技能。有计划的安排每个学生的临床实践,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及时总结,反馈带教情况,并结合毕业论文的指导,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③维护身心健康,争做生活益友。对处在青春期的学生们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偏颇,作为导师要对心理健康问题做恰如其分的分析,以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向学生广泛地传播心理卫生知识,帮助他们建立起为法维护个人心理健康的自觉意识,如学会保持健康的情绪、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自娱等,通过不断的沟通,走进学生心里,做学生生活学习中的良师益友。
④经常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情况,每月与被指导的学生面谈或集体指导不少于一次,每学期参加学生集体活动或面向学生开设学术讲座不少于一次。每学期开学两周内及选课前一周内必须与学生见面,布置本学期的学习计划。
⑤引导学生参加科研训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⑥收集学生对学院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向院系反馈。
3、导师工作及考核细则详见附件一。
五、对学生的要求
1、尊重导师,主动与导师联系、寻求导师的指导和帮助。
2、每学期开学两周内与导师见面,并根据导师的意见与本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本学期的学习与综合素质发展计划。
3、以主动、认真的态度,参与导师确定的各种活动,积极主动参加导师所在系、所、中心或课题组的学术活动。在科研训练中认真、踏实、多思、多问,努力培养和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与创新思维。
4、师承学生每学期选课计划必须征得导师同意。
5、每学年要客观、公正地对导师的指导情况进行评议。
上一条:内蒙古自治区医院
下一条:乌海市蒙中医院
【关闭】